讲座题目:经济减速和环境补偿 时间:2016/9/26(星期一)15:30-17:00 地点:文泉楼南207 主讲人:薛进军教授 主讲人简介: 薛进军教授,1955年3月出生,1992年获武汉大学发展经济学专业博士,现任日本名古屋大学必威官方网西汉姆官方附属国际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教授。 兼职: 1993年3月-现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兼职教授; 2002年5月-现在:深圳大学必威官方网西汉姆官方、管理学院兼职教授; 2003年8月-现在: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兼职教授; 2010年3月-现在:《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中日合作国际研究机构)联席所长,发起人兼学术委员会主席; 2011年10月-2016年10月: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2011年11月-2016年11月:现在:陕西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2012年5月-2017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兼职教授; 2012年9月-2017年9月:北京理工大学兼职教授; 2013年3月-2018年3月:武汉大学兼职教授; 2013年5月-2018年5月:清华大学气候政策研究中心兼职教授; 2013年5月-现在:湖北省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协同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 2013年10月-现在: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战略科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工作经历: 1982年3月-1983年2月:1982年3月-1984年7月政教系(现政治必威官方网西汉姆官方)助教; 1983年3月-1984年8月:陕西师范大学政教系讲师; 1987年9月-1992年7月:武汉大学必威官方网西汉姆官方在职博士(其间有出国一年、兼任副系主任等任职经历); 1989年3月-1993年2月:武汉大学必威官方网西汉姆官方副教授; 1989年3月-1992年3月:武汉大学经济系副主任; 1989年3月-1994年7月: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1990年9月-1991年8月: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增长中心福布赖特高级访问学者; 1992年3月-1994年8月:武汉大学必威官方网西汉姆官方副经理; 1993年3月-1994年8月:武汉大学必威官方网西汉姆官方教授; 1994年9月-1997年3月:日本一桥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教授; 1997年4月-2007年3月:日本大分大学必威官方网西汉姆官方教授; 2002年8月-2003年3月:英国牛津大学经济系访问教授。 教学经历: 研究生指导:在日本名古屋大学研究生院必威官方网西汉姆官方、国际开发研究院指导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等联合培养博士生。 开设课程:(中、英、日文授课)《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低碳经济学》,《经济学原理》,《中国经济》,《收入分配经济学》等。 指导过的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任武汉大学、复旦大学、辽宁师范大学、青岛大学等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东洋大学、东京经济大学等大学教授;教育部某司副司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某部门主任、副主任;中国人民银行某司副司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高级经济学家;日本银行职员;日本国际协力机构(日本政府对外援助机关)高级职员;日本三菱商事北京事务所某部部长,三井物产国际部担当等。 国际合作经验: 创立的《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汇集来自中国(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对外经济与贸易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墨尔本大学)、德国(弗莱堡大学,帕德蓬大学)、韓国(首尔大学,梨花女子大学)、新加坡(南陽理工大学)、印度(尼赫鲁大学,海德拉巴德大学)、美国(Levy经济研究所)、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北海道大学,东洋大学)等大学和学术机构的世界一流学者,建立了学者之间、政府官员之间的国际交流网络,为低碳经济研究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 提议并创建的国际低碳研究所邀请了诸如郜若素(Ross Garnaut,《郜若素气候变化报告》作者)、茅阳一(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低碳经济理论的茅恒等式的奠基人)、汉斯-皮特-德尔(Hans-Peter-Duerr,量子力学创始人,罗马俱乐部创始人与成员)、西岗秀三(国立环境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日本低碳社会计划主要制定人)等世界著名学者和曲格平、李干杰(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刘世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南川秀树(日本环境省地球环境担当副大臣)、崔龍浩(韩国总统绿色增长计划委员会主席)等政府决策人员,每年开展有国际影响的学术活动并为政府决策提供政策咨询。 组织并主持过“低碳经济:行动与国际合作”(与联合国亚太经合会、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北京大学环境与城市学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合办,2009年9月,北京);“中国的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差距”(2007年10月,名古屋大学);“上海论坛〈新能源与低碳经济分论坛〉”(2010年5月, 复旦大学);“低碳西部大开发国际研讨会” (2010年6月,西安,与陕西师大、陕西省能源局、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合办);“构建低碳社会”(2010年10月17-19日,日本名古屋大学);“中国低碳发展之路研讨会(中国科协第12届年会第7分论坛)”(2010年11月1-3日,福州,与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等联合举办)等大型国际会议。参与组织中国社科院环境与城市发展所主办的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大会”及“京都议定书第7次缔约方会议((COP 17,CMP7,南非大班,2011年12月)”,以及COP18 (卡塔尔首都多哈, 2012年12月)“中国角”活动和“可持续发展边会”。 目前,正在与日本环境省、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环境本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名古屋大学、九州大学,京都大学,德国欧洲经济研究中心,海德堡大学经济系,等合作,进行中国低碳城市试点研究;与此同时,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印度海德拉巴德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越南河内国立大学,等联合进行“中国经济转折点”的调查研究。 主持科研课题: 1、“全球价值链与碳排放研究” (亚洲经济研究所(日本)、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名古屋大学、清华大学合作项目),课题负责人: 孟渤,王直,薛进军,高宇宁, 2013-2014年; 2、“国际贸易与碳泄漏研究”(国际气候与环境研究中心(CICERO,奥斯陆) 合作项目),中方联系人(总课题负责人:Glen Peter)。负责“中国消费基准的碳排放测算与交易”部分。2013-2015年; 3、“中国经济的转折点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日本文部省重大科研项目(基盘研究A)课题组长,2011-2015年; 4、“碳金融与碳排放交易研究”(日本全国银行财团研究资助项目),课题负责人, 2013-2104年; 5、“日本大地震、核泄漏事件后日本能源政策的调整”(野村财团研究资助项目),课题负责人, 2011年-2012年; 6、“金砖国家的经济发展”(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重要课题,课题组长:孟渤),专家委员会委员,“价值链与环境”分课题负责人,2013-2014 年; 7、“全球化,自由化与收入不平等”(日本大幸财团国际会议资助金项目),2012年10月26-27日; 8、“亚洲地区的制造业与环境管理” (日本学术振兴会亚洲大型核心研究项目),总课题副组长,“环境治理与低碳经济”分课题组长,2009-2013年; 9、“中国碳交易体系研究”(中国教育部社科重大课题,对外经贸大学申请,首席科学家:赵忠秀),子课题负责人,2011-2013; 10、“低碳经济学专业课程建设”(北京市教委,课题组长:赵忠秀),核心成员, 2011-2015年; 11、“中国的绿色发展”(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委托研究),课题组长,2011年; 12、“收入不平等的国际比较”(日本文部省科研项目(基盘研究B)),课题组长,2008-2011年; 13、“低碳经济的国际经验与政策选择” (美国能源基金会),课题组长,2010-2011年。 主要著述: 中文主要著作: 1、《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3》(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 2、《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张车伟主编,撰写第2,第6章),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 3、《不平等的增长—收入不平等的国际比较》(编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 4、《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2》(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 5、《低碳经济学》(编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 6、《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1》(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 7、《中国的不平等—收入分配差距研究》(编著),中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8、《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理论与实证分析》(主编,解振华作序)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 9、《凯恩斯革命的再革命》,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 10、《发展经济学》(助编[谭崇台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11、《弹性经济学》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 中文主要论文: 1、“中国城镇非正规就业:规模、特征和收入差距”(第一作者)《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年第4期。(《经济学家》等国际刊物引用); 2、“中日经济与贸易关系分析”(中英文版,第一作者),《博鳌亚洲论坛年度报告201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年; 3、“日本大地震与核泄漏事故对世界产业链的影响”(中英文)(2012),《2012博鳌论坛年度报告主报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2年; 4、“试诊雾霾”(第一作者),《中国改革》,2013年第4期; 5、“日本的能源政策调整”(第一作者),《中国改革》,2013年第5期; 6、“再论教育差距对收入差距的影响 ―基于中国住户调查的分析”,(第一作者)《中国人口科学》第4期,2011年; 7、“中国迈向低碳经济”(载于郜若素、宋立刚等编《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 —经济、地缘政治和环境视角》(中文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布鲁金斯出版社,2010年; 8、“教育差距与收入差距―基于深圳住戸调查的分析”,(第一作者)《中国人口科学》第5期,2008年; 9、“经济发展理论的新发展”,《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6期; 10、“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理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经济研究》1989年第7期。 日語主要著作: 1、『低炭素の経済学』(編著)ミネルヴァ書房、2013年; 2、『中国経済の転換点』(分担執筆第6章、南亮進?牧野文夫編集)日本経済新報社、2012年; 3、『現代中国経済』(分担執筆第8章、加藤弘之?上原一慶編著)ミネルヴァ書房、2011年; 4、『中国の不平等』(編著)日本評論社、2008年; 5、『中国経済入門』(分担執筆第6章、南亮進?牧野文夫編集)日本評論社、第3版、2012年。中文版、水利出版社、2008年; 6、『現代アジア研究3政策』(分担執筆第13章、武田康裕ら編集)慶応大学出版会、2008年。 日語主要論文: 1、「所得不平等と炭素排出の不平等」(共著),『経済科学』第60巻3号,2013年; 2、「中国における貧困、失業および所得格差の要因分析」『経済科学』第58巻2号,2010年; 3、「中国における階級?階層構造の変化と所得格差」(共著)「『経済科学』「第55巻第3号、2007年; 4、「中国における教育格差と所得格差」『経済科学』(共著)第55巻第3号、2007年; 5、「中国的城市失業,貧困与收入分配差距」『中国人口科学』(中国語)2005年第5期; 6、「中国における失業,貧困および所得格差」『大分大学経済論集』第56第1号,2004年3月; 7、「中国人口?労働力統計の推計:1949-99」『東京経済大学会誌』(共著)2001年9月225号; 8、「中国における郷鎮工業の環境問題」『大分大学経済論集』第52巻第3号,2000年10月; 9、「国際貿易と経済発展」『大分大学経済論集』第52巻第4号,2000年11月。 英文著作: 1、Low-carbon Economics (ed.), World Scientific, 2013. 2、China’sGreen Low-carbon Development(ed.), Springer, 2013. 3、Growth with Inequality --An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n Income Distribution(ed.),World Scientific, 2012. 4、China Annual Report ofLow-carbon Economic Development 2013,(ed.), Social Science Academy Press, 2013. 5、China Annual Report ofLow-carbon Economic Development 2012,(ed.), Social Science Academy Press, 2011. 6、“Povertyin Shenzhen,” (co-author), in Wang Liming eds., Rising China in a Changing World Economy, Rutledge, 2012. 7、“Unemployment, Poverty andIncome Inequity in Urban China”, (co-author), in Li Shi andHiroshi Sato eds., Unemployment, Inequityand Poverty in Urban China, Rutledge, 2006. 8、Jinjun Xue,“China: Toward a Low-carbonEconomy ”(in Ross Garnaut et al. eds., China’sNew Place in a World in Crisis, ANU and Brookings Institute Press, 2009. 英文论文: 1、Bo Men, Jinjun Xue, et al, (2013), “China’s inter-regionalspillover of carbon emissionsand domestic supplychains”, EnergyPolicy, Vol.16,1305-1321. 2、FengZongxian, Jinjun Xue and Song Yu'e (2013),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a'sExport ---An analysis based on the Input-output Model,”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No.1. 1-9,Taylor& Francis, UK. 3、JinjunXue, Chuliang Luo and Shi Li, (2013), “Globalization,Liberalization and Income Inequality –thecase of China”, Singapore Economic Review,forthcoming. 4、QuhengDeng and Jinjun Xue, (2013), “Education and Labor Migration in China”, Singapore Economic Review, forthcoming. 5、YangDu and Jinjun Xue(2012),“Labor Migration and Income Disparity in Urban China”, The Economic Science, Vol.60. No. 1, 17-39. 6、Stefan,Gravemeyer, Thomas Gries and Jinjun Xue, “Income Determination andIncome Discrimination in Shenzhen,” UrbanStudies, May 2011, vol. 48 no. 7, 1457-1475. 7、Stefan,Gravemeyer, Thomas Gries and Jinjun Xue, “Poverty in Shenzhen,” Rising China in a Changing World Economy,”Rutledge, September 2011. 8、StephenDay and Jinjun Xue (2007), “Buying Time: Why China is not yet at theTipping Point Yet? -A Case Study of Income disparity and Social Stability,” The Economic Science, Vol. 55-3. 9、JohnKnight and Jinjun Xue (2006), “How High is Urban Unemployment in China,”Journal of Chinese Economy and BusinessStudies, Vol.4-.2. 10、ErbiaDai and Jinjun Xue (2002), “Income Difference and Residential Differencein China: the Influence of Migrant, “co-author, East Asian Economic Perspective, No.3, Vol. 13, April issue. 11、JinjunXue and Wei Zhong (2003), “Unemployment,Poverty and Income Disparity in Urban China,” co-author, Asian Economic Journal, Vol.17-4. 12、JinjunXue (1997), “Urban-rural Income Disparity andits Significance in China,”HitotsubashiJournal of Economics, Vol. 38, No.1. 13、JinjunXue (1997), “China's Foreign Economic Policyat the Turning Point (in Japanese),” co-author, September issue, World Economic Review, Vol. 505. 14、JinjunXue (1995), “The Export-led growth Model andits Application in China,”HitotsubashiJournal of Economics, Vol. 37, No.2. 15、JinjunXue (1993),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Cooperation in APEC Region,” DiscussionPaper Series No. 11, the East Asian Study Program, Cornell University. 16、JinjunXue (1991), “The Export-led Growth Model andit Application in China,” Economic GrowthCenter Discussion Paper, No. 637, Yale University. 其它语言著书: 1、《中国经济入门》(韓国語版,南亮进主编,朴貞東翻译。承担第6章)生活与力出版社、2007年。 2、《中国经济的转折点》((韓国語版,南亮进主编,金昌南翻译。承担第8章),韩国东亚大学出版社,2013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