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夯实粮食安全基础,推进乡村振兴,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发布者:康俊发布时间:2020-05-29浏览次数:1030

瞿商,必威官方网西汉姆官方经济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经济史学会常务理事、现代经济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商业史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中国经济史学会副会长,民进湖北省委会监督委员会委员、经济专委会副主任,政协洪山区常委,民进必威betway西汉姆联官方网站委员会副主任。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在三个地方提到粮食问题,一是第一部分的2019年和今年以来工作回顾中的“经济结构和区域布局继续优化”中,提到“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二是在第二部分的今年发展主要目标和下一阶段工作总体部署中提到“保粮食能源安全”。三是在第六部分的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促进农业丰收农民增收中提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提高复种指数,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增加产粮大县奖励,大力防治重大病虫害。

尽管报告对粮食问题着墨不多,但报告将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提到了战略高度。这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一些重要的粮食出口国收紧粮食出口政策造成全球粮食恐慌的新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应对粮食安全的一种新战略。

粮食“双基论”认为,粮食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农业又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实际上,粮食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吃饭问题,是一个国家确保人民生存权的基础。因此,粮食安全更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从这个角度来说,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所有发展的基础。作为一个大国的中国,与世界上其它大国相比,还具有这样的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中国不仅是一个大国,更是一个人口大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解决不了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发表了《谁来养活中国》的著作,断言中国自身解决不了人口日益增长带来的粮食安全问题。这一观点与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国务院发表的《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如出一撤。不同的是50年代美国的断言是中国共产党与蒋介石国民党政府一样也解决不了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国民党政府的垮台是由于其未能解决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换言之,中国共产党的新政权也必然由于解决不了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而垮台。但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彻底打破了美国的这一断言。90年代中期,莱斯特·布朗的断言则是典型的中国粮食安全威胁论。他既承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但这种发展所带来的中国人民对粮食消费增加的需求是中国自身解决不了的。因此,中国必然寻求在世界市场上购买粮食。在世界粮食市场供给量既定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形成的巨大购买力必然会在世界市场上抢购粮食,从而形成对非洲落后国家在世界市场上购买粮食的冲击。中国将在世界粮食市场“抢粮吃”,就必然会导致非洲等经济发展落后的国家陷入无粮可买的困境。中国的粮食安全是世界粮食不安全的祸水。显然,这一断言也与50年代的断言一样彻底破产了。

中国共产党带领勤劳的中国人民,不仅解决了中国自身的粮食安全问题,而且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中国不仅没有在世界人民的饭碗里“抢饭吃”,而且通过发展粮食生产,成功地解决了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还向国际市场出口粮食,甚至向非洲落后国家无偿援助粮食。

中国不仅解决了14亿中国人民吃饭的粮食安全问题,而且为农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布朗断言也为中国政府解决粮食安全提供了有益的警示。中国实施“立足国内,主粮自给,适当进口,二路竞给”的粮食安全战略,划定了18亿亩耕地红线,制定严格的耕地保护、“占补平衡”和取消农业税等政策,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技术(20世纪50年代,中国谷物亩产量大约是200多斤2019年,中国谷物亩产量大约820斤,综合粮食亩产量大约为750斤),以确保将饭碗牢牢地捧在中国人自己手里,彻底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中国粮食总产量为1.3万亿斤以上,占世界粮食总产量的25%多一点(超过世界粮食总产量的四分之一)。按14亿人口计算(约占世界人口总量的19%),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950斤。这个数字虽然不及美国等农业发达国家的人均粮食占有量,但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的粮食人均占有量。目前,中国主粮完全实现自给(自给率接近98%),每年进口的粮食中最主要的是大豆,这主要是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对食用油和肉禽的需求(大豆榨油后的豆粕主要用于饲料)。所以,中国进口的粮食主要是解决大豆的结构性短缺问题,基本不存在所谓的粮食安全问题。这是14亿中国人民对世界粮食安全的最大贡献。

尽管这样,中国政府始终重视保障粮食安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且位列能源安全之前。这体现了中国政府对粮食安全这一最重大的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人民有饭吃,才有信心和热情勤奋努力工作,才能进一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粮食是中国农民最主要的生产物,是实现农民增收的主渠道。2017年中共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2020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保障粮食安全的具体措施是“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提高复种指数,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增加产粮大县奖励,大力防治重大病虫害”。增加农民收入,是实现农民脱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更是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夯实中国粮食安全的基础,有利于落实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从而为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美国挑起中美贸易战以来,正是由于中国粮食安全的基础扎实,中国采取的反制措施最主要的就是粮食产品领域。无论是应对加拿大和美国的挑衅,还是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一些粮食出口国管制粮食出口,甚至最近应对澳大利亚的挑衅,中国祭起的杀手锏无一不是在农业和粮食领域。这说明,正是由于中国夯实了粮食安全的基础,才有信心和能力从农业领域从容应对这些国家的挑衅,并进行有效的反制。

“手里有粮,心中不慌”,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基层人民层面,时刻都要牢记这一警示,才能真正上下一心夯实中国粮食安全的基础,为实现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和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